“科举最重要的是选拔人才,并不是为了刻意刁难学子。”
“传本宫的旨令,为所有学子准备餐食,一餐都不得短缺。”
朱雄英说完便离开了贡院。
……
朱雄英在贡院时所颁布的新法则,第二日就被刊登在了大明民报之上。
太孙殿下的仁慈之名,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百姓纷纷拍手叫好,就算是不参加科举的百姓也不由得对朱雄英生起了几分敬意。
朱雄英仅用两个举动,就拉进了他和全国读书人的距离。
“早就听说太孙殿下英明,现在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太孙殿下如此仁义,这么重视读书人,大明的未来不用愁了!”
“我要亲自为太孙殿下做诗一首!”
最近几日,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在为太孙殿下写颂。
辞藻之堆砌,语言之华丽,就连朱元璋看了都不由得心生赞叹。
“这些文人怎么就没有这样子夸过咱呢?”
“大孙这招还真是高明,我先前还害怕这读书人全都不待见大孙呢,现在看来真是咱多虑了。”
朱元璋笑着说道。
谣言案真是给朱元璋整怕了,哪怕是当今皇帝也忌惮这些流言蜚语。
虽说应天府内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当初那些谣言,但在大明其他各地,谣言依旧传的非常广泛。
即便是官府明令禁止,但仍然抵不住有心人刻意传播。
最喜欢这些谣言的人是谁?
是读书人。
自古以来,读书人对皇家的丑闻就非常感兴趣。
往往听到只言片语之后,就会在各地大肆宣传。
这些读书人大多都是多次科举落榜之人,用这些谣言来泄愤。
“皇爷爷过奖了,孙儿只是觉得这些规矩太过离谱,这才下令叫手下人取消。”
“这些读书人,大多都寒窗苦读了数十年,身体本就虚弱,再加上考场这严苛的规矩,只怕会让许多学子白白丧命。”
“孙儿只是希望这些学子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让科举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朱雄英一本正经的说道,这就是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朱雄英心中清楚,大明现在人才十分短缺。
之前大明设立举荐的做官方式,让官场上塞满了很多并无任何真才实学之人。
这也就导致了朋党横行,贪污成性。
一直到大明后期,甚至是只要认字加上孝顺,就能顺利的通过举荐方式做官,科举这种选拔方式反倒在他人眼里成了旁门左道。
这岂不是荒唐?
现在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在取消举荐制度的情况下大量引入人才。
朱雄英便是这么做的。
不管是创立学堂,还是改善科举制度,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
大明的官场氛围急切的需要年轻人来整改,不能让这些不正之风常年在官场上流行。
……
科举考试很快便落下了帷幕。
这次科举考试可能是学子们体验感最好的一次考试,不仅取消了屎戳子还有免费的饭菜供应。
这些学子出考场后,